你的位置:北京快三开奖结果查询结果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有人认为毛主席最厌恶蒋介石,卫士长李银桥反驳:其实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35 点击次数:60
前言
李银桥作为毛主席身边待了最长时间的卫士,与毛主席的关系可谓非常亲密。整整十五年,朝夕相处,李银桥算是对毛主席的性格与习惯最为了解的人之一。
在一次采访中,有人问李银桥,毛主席最喜欢什么,最讨厌什么。李银桥琢磨了半天,最后说:“别提‘最’字,提了我可就说不清了。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喜欢挑战、读书学习、游泳和京剧,其实还有一件事,毛主席特别喜欢雪。”
毛主席特别喜欢雪。
沁园春·雪北国的风光真是壮观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着长城的内外,只剩下苍茫一片;大河上下,也失去了往日的滔滔。山象银蛇舞动,原野如蜡象奔驰,想要和天公一争高低。等到晴天,红装白袍的景色,格外美丽。江山如此迷人,吸引无数英雄前来折腰。可惜秦始皇和汉武帝,稍微欠缺文采;唐宗宋祖,也有点逊色于风骚。那一代英杰,成吉思汗,只会弯弓射雕。过去的英雄都已成往事,风流人物,还是要看如今。
在1936年2月,毛主席带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时,站在高处为将士们送行,忽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。那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给了毛主席伟大的灵感。怀揣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,毛主席一气呵成,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、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。
这首诗可是李银桥在毛主席的众多作品中最爱的了。李银桥曾回忆起毛主席时提到,生活中的毛主席,恰似诗里的“雪”,那样艰苦,豪迈,冷峻,既生动又丰富多彩。
1951年的冬天,北京迎来了当年的第一场雪。那会儿,反贪污、反浪费、反官僚主义的“三反运动”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。毛主席那时忙得不可开交,熬夜批阅了大堆文件资料,直到天亮时才放下笔,伸了个懒腰,往门口走去。
毛主席一开门,刚跨出门槛,突然停下了脚步。眼前飘落的雪花纷纷扬扬,让他心里一阵激动,仿佛无意间闯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。
毛主席睁大了眼睛,仰望着天空中飘洒的雪花,缓缓地落在屋脊和松柏上,最后他低下头,看向那被白雪覆盖的庭院,愣在那里一动不动,仿佛在倾听雪花的落音,又像是沉醉在这冬日的美景中。
一位卫兵看到毛主席在门口一动不动,赶紧抓起扫把想要扫出一条小路。毛主席见了,立马喊道:“别扫!”说完,眉头也皱了起来,发现砖路上的雪比其他地方要薄不少,便大声问:“这条路是你扫过的吗?”
卫兵搞不清楚状况,赶紧回答:“早上我就扫了两遍,雪老是下个不停,所以...”
“连一次都别想扫,干脆把扫帚扔了吧,它的伤口才刚刚好,你忍心再割一刀?”
卫兵把扫帚一放,呆呆地盯着砖路上那模糊不清的“伤口”,心里纳闷,这到底是怎么搞的呢?
此刻,毛主席已走出了长廊,踏下了台阶,小心翼翼地在雪地上走着。不过没两步,他又停下来,回头瞧自己的脚印,脸上的神情像孩子一样充满惊喜!接着,他竟犹豫了一下,感觉不想继续走下去,搞坏这片洁白的雪地,抬起的脚也慢慢又放回了原来的脚印里。
毛主席开始用力地深呼吸,这可是他休息时最爱做的呼吸运动,感觉胸口舒服不少。做完后,他轻声叹气:“哎呀!这空气真不错!”
运动的时候,毛主席可舍不得弄坏雪地,双脚始终一前一后地站着不动,抬起右手用衣袖和手背接雪,近距离地欣赏着大自然这场绝妙的表演。
“主席,咱们走动走动吧,站久了可不行,会着凉的。”李银桥远远喊道,他没敢跟着主席走入雪中,生怕踩坏了毛主席心心念念的雪。
毛主席听了这话没搭理,依旧专注地欣赏着手背上的雪花。那雪花一融化,化成了潺潺流淌的水珠,滴滴答答的,最后挂在了他的手边。毛主席伸出舌头一舔,水珠就消失了,接着他咂咂嘴,自个儿乐得不行。
毛主席始终舍不得踩那雪白的毡子,慢慢沿着之前的脚印退回去,注意不让那些“伤口”变大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地踩在原来的印子上,直到回到廊檐下,他才长舒了一口气。
李银桥陪着毛主席走出后门,来到中海边散步。跟自家院子不一样,毛主席并没选择那条扫得干干净净的小路,反而偏爱在雪地上走,脚下发出的咯吱声让他的心情格外愉悦。他时不时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,还不停停下来欣赏松柏上那厚厚的积雪。
毛主席突然对李银桥问道:“银桥,你有贪污吗?”李银桥一时间被这个大问题给愣住了,但很快他镇定自若地回答:“没有。”
毛主席紧接着问:“那你现在不贪污,以后会贪污吗?”
“我不贪污。”李银桥的回答铿锵有力。
“那就好。你来的那会儿就像这雪一样干干净净。”毛主席指着松枝上那层白雪接着说:“以后也得这样,得防腐蚀,别让糖衣炮弹击中。保持不贪污,也得节约点。像洗衣服一样,领口和袖口涂点肥皂,其他地方随便捋捋揉揉就行,别浪费。”
“明白了。”
“家里的花费得有个计划,吃饭不能超预算,衣服得我同意,才行买新的。”
“行!”李银桥应声答道。
那时候,毛主席家的生活是实行经济包干制的,毛主席每月大约有200块,江青则是一百多元,所有的钱都由李银桥来管理。事后,李银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,制定了一个开支计划,详细列出了伙食、衣服、杂费和节余,做成了一个计划表。李银桥为伙食定了每天30块钱,毛主席看了一眼,觉得伙食费挺高的。李银桥解释说,这里面还包括招待客人的费用,毛主席这才心里有数,提笔写了“照办”两个字,从此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。
毛主席在雪地里走着,继续问:“你爱雪吗?”“爱!”
“农民爱雪,瑞雪预示着好年头。害虫可不喜欢雪,一下雪苍蝇就没影了。我也喜欢雪,我们大家都挺爱雪的。”
李银桥把毛主席的嘱托牢牢记在心上,他得嘞让卫士们以后不再扫庭院里的雪,留着给毛主席欣赏。等雪踩乱了,毛主席才会走进那雪地里,听着那悦耳的咯吱声,那可真能让毛主席乐上好一阵子。
李银桥注意到,每当下雪的时候,毛主席的精神特别好。就只有那雪,才能打断毛主席的工作节奏。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天,毛主席晚上在怀仁堂开完会后匆忙赶回,李银桥紧紧跟着,手里拽着一大堆卷宗。正准备进办公室时,天上突然飘起了雪,毛主席的脚步立刻停了下来,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,他说道:“走,散散步吧,你看看表,十分钟。”毛主席特爱散步,但为了不耽误工作,每次都只给自己定个十分钟的限制,让李银桥帮忙把握时间。
毛主席走进院子,脚步比平常更加急促,动作也愈加夸张。随着他脚步的加快,雪花似乎也感受到这份热情,纷纷撒下,越下越密。毛主席一边走,一边摇晃着肩膀和腰,双手挥舞得像是在雪地里跳舞,这情景真是让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。
“过了几分钟了?”毛主席突然开口问。
“嘿,已经八分钟了!”李银桥认真地回应道。其实时间早已超过十分钟,但李银桥不想扫了主席的兴致。等到快二十分钟时,李银桥才轻声说:“现在十分钟。”通常情况下,毛主席对时间的把握可是相当敏感,但今天的情况可不一样。
听到李银桥那句话,毛主席停下了手里的活,气喘吁吁地回到了办公室。“今天你的表貌似有点毛病。”毛主席坐下时说。
“我这表...好像慢了!”李银桥结结巴巴地说。
“我看是快了啊!”
“可是还真快!”李银桥大声叫道,乐呵呵地说:“我可是已经多给你十分钟了!”
毛主席从来不碰钱。
喜欢的东西自然会伴随着讨厌的东西,毛主席也是这个道理。不过,很多人说不清楚。有些人认为毛主席最讨厌蒋介石,但李银桥却认为,毛主席更讨厌的是钱。
毛主席这位老前辈,曾经和蒋介石握过手,但他却从不碰钱。无论是在延安,还是在陕北,甚至后来进城了,他都没动过钱。
在50年代初,毛主席的老卫兵张瑞岐给他写了封信,提到回家后遇上了不少麻烦。说起张瑞岐,李银桥也知道他,转战陕北时,一直在警卫排里干活。年纪大了,把毛主席送到北京后,他就退役回家,开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,娶妻生子了。
大家都知道,毛主席是个很重情义的人,总是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。在李银桥列出的经济支出清单里,有一项就是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志。收到张瑞岐的信后,毛主席立马就让李银桥给他寄一些钱。
这笔钱是毛主席工资节省下来的,几百块钱,装在一个牛皮纸袋子里。毛主席对这事儿可上心了,李银桥准备妥当后,就直接送到毛主席面前,坊间希望主席能安心。
李银桥进门时,毛主席正忙着看文件。看到李银桥递过来的那个牛皮纸袋,毛主席还以为是公文呢,接过来就打算拆开看看。
“主席,这钱是给老张的,您看看吧!”李银桥话没说完,毛主席脸色立刻变了,像是突然抓到只癞蛤蟆似的,立马把牛皮纸袋扔开了。
“赶紧拿走!你自己交代的事就去做,谁让你拿这东西来了?”毛主席眉头一皱,手不停地搓,仿佛手上沾了啥脏东西。临走前,毛主席还特别叮嘱:“我不碰钱,以后可得注意点!”
没过多久,转战到陕北的一名警卫战士给毛主席发来了信,提到家乡的困难。毛主席立刻让李银桥把钱寄过去,可是,李银桥却没再把钱拿给毛主席过目。
1964年,李银桥已经脱离了毛主席的身边,前往天津发展。这年夏天,按毛主席的指示,李银桥来到北京探望他。得知李银桥的故乡遭遇了灾害,毛主席当即指示秘书,从自己的稿费中拨出1000元来帮助他。
秘书把钱装在了一个牛皮袋子里,放在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。毛主席远远地比了个手势,说:“这钱你拿去,能帮你解决些难题。”
李银桥不停摇头,毕竟已经多次得到毛主席的帮忙,这次他真不好意思再接受这笔钱:“不行,真的不行,主席,我不缺钱,我不能再要了。”
“什么?你想让我去摸钱吗?”毛主席一边说,一边作势要去抓那只牛皮纸袋。
李银桥立马站起:“不,不,我要,我自己来。”说着,李银桥迅速抓起那个装着一千块钱的牛皮纸袋。
毛主席满意地轻轻点了点头:“对,就是这样。你还记得,我从来不碰钱,我就不喜欢钱。”
对工资等级制度感到不满。
毛主席对钱的厌恶,也反映在他对我党分配制度的看法上。在革命战争时期,我党采用的是供给制,这挺符合平等的原则。不过,这种制度并没能持续太久,慢慢被职务等级工资分配取而代之。早在延安时期,毛主席就已经对供给等级制度表示了不满。
1947年3月,胡宗南带着军队占领了延安,毛主席对此表示这是件好事,毕竟“打碎了庞大机构、官僚腐化”,也让过去那种“衣分三色、食分五等”的供给制标准有所改变。他甚至直言:“供给标准就这样不错,打到南京上海也不必再提高。”
1949年时,中共中央刚进北京,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开会。一位军方的干部提出了一个意见:资本家吃饭的时候桌上要摆上五六个碗,而咱们解放军的饭不过是盐水加点酸菜,这实在不行,军队得增加点薪水才成。
很多与会者都点头赞同,但毛主席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,他直截了当地反驳道:“这正是好事,你有五个碗,我们吃酸菜,酸菜里有政治和榜样。解放军能赢得人心就是靠这个酸菜,当然还有其他因素。目前部队的伙食已经改善了,比单吃酸菜好很多,但根本上还是要提倡艰苦奋斗,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。”
毛主席所推动的供给制,基本上只是解放区的一小部分人在实施,而大多数的工人和职工还是在用工资制。所以在新中国刚成立时,我们国家采用的是供给制和工资制并行的双轨制,直到1955年后,才逐步转向等级工资制。
那时候我国的等级工资制基本上是模仿苏联的,他们提出了定职、定级、定衔、定薪的“四定原则”,并设立了从1级到24级的行政等级。比如说,一级大元帅的工资是600元,二级副主席和总理是550元,三级元帅则是500元,四级大将是450元,五级上将以及大军区、省、部级的正职则是400元。
毛主席看到这个方案后表示不同意,他说:“我觉得这样不好,这样不利于团结,贫富差距得缩小啊!你们让我当大元帅,这不就是在火炉上烤我嘛。一级干部就我毛泽东一个,大家都是二级、三级,显得我可不太厚道。咱们把一级的位置留给马克思、恩格斯,把二级让给列宁、斯大林,我和你们一样,都是三级干部。”
周恩来总理最终提议维持24个行政级不变,工资稍微调整,定下的方案是:一级594元、二级536元、三级478元、四级425元、五级387元。各级之间最多差50元,最少差2元,国家机关各级工资间的最高差距从281减到了25.21,尽管如此,毛主席对这个结果依旧不太满意,觉得差距还是太大了。
1956年春季,毛主席重申:“现在的工资标准使得收入差距过于悬殊。我们一直强调艰苦奋斗,反对把个人的物质利益放在首位。工资可以有所上升,但主要得往下调,得多照顾工人,让上下之间的差距变小点。”
这一年年底,毛主席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再次对等级工资制表示不满:“现如今高级干部的薪水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太大了,将来可以考虑适当降低一些薪酬。”
国务院迅速做出反应:行政十级以上的干部工资统一调降,行政一级降至504元;二级454元,三级405元。1959年2月和1960年10月,中央又是连续两次指示降低高级干部的薪水。
曾有一位因为待遇不公而闹得不可开交的人,结果把毛主席都给气着了。他批评道:“如今工资确实有些不合理,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。更离谱的是,级别越高,工资越多,闹得地位和名声的也越来越多。以前那种革命精神,在与敌人战斗时的拼搏劲,现在有些同志身上都消失了。老是关注吃穿,对薪水高低斤斤计较,甚至级别不高就哭哭啼啼...听说还有人几天不吃饭?这算什么呢?”毛主席气愤地说道:“你那些级别的问题,就算评的不对,也得忍着!”
在1960年的困难时期,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主动把工资降到了三级,调整为404.8元。从那以后,直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去世,这个标准一直没有变动过。
毛主席对钱这货一直没什么好感,他从不碰钱。曾经说过:“这钱玩意儿真让人烦,可我也没辙,现在谁拿它也没办法,连列宁也一样,最终还是得有。”
毛主席名下没有一丝房产和耕地,也没有私人账户或家庭存款,去世时只剩下500多元的工资。
周总理也一样,整个人生都没有个人的银行账户,去世时只剩5709元工资。工作人员把这笔钱交给了邓颖超,随后邓颖超去世时,把她和周总理的所有工资共11146元,都缴纳了他们的最后党费。
在三位里,朱德老总算得上最“富有”的一位,手里有20000元存款。临终前,他对身边的人说:“我有两万块存款,这笔钱别给孩子们,也别动,告诉康克清同志,把它交给组织,作为我的党费。”
Powered by 北京快三开奖结果查询结果是什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